智慧化潮流的來臨
監控系統至1942年於德國開始使用迄今已有80年,閉路電視(CCTV,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)即是在特定區域中進行視訊傳輸,並於在固定迴路裝置撥放的電視系統,便是最早期的監控系統架構。監控系統應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:
類比式攝影機 + 錄影帶儲存
前端攝影機是以同軸纜線傳輸影像至監視主機,並把相關影像以錄影帶(BETA / VHS)的方式儲存起來。如同早期用電視錄影機把想看的電視節目錄影下來。這種儲存的媒介在保存上容易隨著環境濕度的影響,或是長時間使用後造成磁帶的磨損,錄製的影線在回放上便會產生失真或是雜訊的狀況。
類比式攝影機 + 磁碟儲存
類比攝影機不變,但將錄影主機的部分演進成DVR (Digital Video Recorder) 儲存;DVR透過影像擷取的技術,將類比影像訊號換轉換成數位影像檔,進而儲存於磁碟中,該世代產品又經下列變革:
- CIF / D1 影像擷取規格演進至高清類比(CVI / TVI / AHD),影像解析度亦從720P(HD)、1080P(FHD)至5M及8M(UHD,4K畫質影像)
- 影像壓縮技術從MJPEG、MPEG-1/2/4至H.264及H.265
- DVR開始具備遠端WEB登入介面。
- DVR可利用手機APP登入。
- DVR開始具備AI 運算應用規格。
- DVR演進為Hybrid 規格,即是除了類比攝影機,也可以連接網路攝影機。
網路攝影機 + 磁碟儲存或NAS儲存
攝影機本身是具備網路傳輸功能。透過影像擷取經過影像壓縮,再透過網路傳輸,將影像以串流的方式傳輸至錄影機主機 NVR (Network Video Recorder) 將影像儲存;或是將影像檔案上傳到NAS的儲存媒體中。DVR與NVR最主要的差異,NVR僅需透過是一條網路線即可接收所有的網路攝影機的影像,而DVR是每支攝影會需要一條同軸電纜線與錄影主機相連接。
網路攝影機 + 雲端儲存 + 雲端服務
另一種與專業監控產品線不同的,即是家用的監控產品(可稱為消費性產品),其硬體規格較不強調防塵等級或防爆等級,軟體又以使用手機APP為主,除了攝影機本身的SD卡儲存外,也可將影像上傳至雲端空間作儲存與回放。而雲端空間的大小或是雲端其他的加值服務,可透過訂閱的方式來選擇。在進階應用上,攝影機可透過網路協定來整合不同產品周邊,建構出一個智慧家庭的應用環境,相關應用如(IFTTT / Amazon Alexa / Google Assistant /Apple HomeKit)。
雖然類比產品仍有價格優勢,但類比系統轉換為數位化是比然的趨勢,因智慧化的潮流已到,相關資訊服務透過網路形成訂閱制已是進行式,產品世代交替及服務演進已是世界浪潮,順著浪潮前進,對於企業經營將會是助力。